一、多產權建筑主要安全隱患。
(一)建筑布局、消防設施設置、內部裝修不規范。多產權建筑大都是私人買斷或租賃,業主到手后,往往隨意改造,其建筑內部裝修布置都由經營者自行安排,隨意性極大,設計不嚴格執行規范,有的未經消防審核、驗收合格即投入使用。導致原符合建規要求的建筑產生大量火災隱患:防火間距、消防車道被占用;內部裝修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,耐火等級降低;安全出口被封閉、疏散通道被占用,滅火救援窗被堵;有的消防設施被遮擋,被損壞,甚至被取締;防火防煙分區被破壞,有的在建筑周圍、頂部隨意搭建,大量使用泡沫夾心彩鋼板,堆放可燃物,一旦發生火災,極易蔓延,導致較大火災事故。
(二)業主消防意識不強,自救能力弱。多產權場所人員多而復雜,缺乏統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,法制觀念、防火意識較差。場所業主由于受“重效益,輕安全”的思想作崇,只考慮自身經濟利益,無視消防法規,舍不得消防設施投入,消防措施不落實。員工缺少相應的消防培訓,普遍消防安全意識差,員工消防安全觀念淡薄,防火滅火和逃生常識缺乏,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他們在發生火災初期時的處置能力。一旦發生火警,場所員工不能迅速處置,不會報警,不能很好組織人員疏散,小火變大火,甚至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。
(三)管理不到位,火災發生率大。多產權房大多是建好后以買斷房產權的形式賣給私人的,業主們有充分自由使用權,由于管理不統一,或消防安全存在二級管理的問題,有的租房業主有“臨時化”心理,對消防安全不重視,導致各類消防安全組織制度落實不力。有的消防安全制度統一制訂并上墻,但難以形成執行的長效機制與措施。在使用性質、布局、經營產品種類、裝潢裝修等方面,缺少統一管理,公共消防通道、消防設施無人管,當發現問題時沒有有力措施制約業主,人員管理混亂、疏散通道堆放雜物、電線亂拉亂扯、超負荷使用用電設備、隨意用火用氣,極易發生火災。
二、多產權建筑消防安全的管控對策
一是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,加強源頭管理。當地政府要牽頭組織建設、規劃、安監、消防、工商等部門,開展聯合執法,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,加強對多產權場所的監管。在建筑規劃、設計、審批、發證、管理等各個環節,明確相關部門的審批、監管職責,嚴格把關,從源頭上控制多產權建筑數量,防止“先天性”火災隱患產生;建設、工商、消防等監管部門應主動出擊,在建筑工程驗收后,交付各業主使用的過程中,要跟蹤監督,對多產權產場所的改造、內裝修等環節要主動參與,督促其送審,嚴把審核關、驗收關,防止新的火災隱患的產生,如:占用防火間距、消防車道,封閉安全出口,占用疏散通道,損壞、取締原有的消防設施,破壞防火防煙分區,內部裝修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,降低建筑耐火等級,在建筑周圍、頂部隨意搭建臨時建筑,大量使用泡沫夾心彩鋼板等;其次,充分發揮派出所等基層管理機構和村委會、居委會的作用,利用他們熟悉環境、了解情況、聯系群眾的優勢,突出屬地管理,加強對轄區多產權場所的管控,督促各業主落實消防安全措施,及時消除火災隱患。
二是進一步明確多產權建筑各級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權、責、利。在對多產權建筑日常消防監督管理過程中,應嚴格按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》(簡稱《消防法》)和《消防監督檢查規定》等要求,明確各級公安消防監督機構和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監督單位,加強對多產權場所的監督管理;要按照《消防法》第十八條規定,明確多產權場所內各方消防安全責任,各經營業主應對各自經營場所內消防安全工作負責;對于建筑內公用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,明確單位統一管理。有統一產權應有相應的單位負責;無統一產權單位的,可由全體業主委托一個單位、物業管理單位或居民委員會統一負責管理。筆者認為:如何管理好多產權場所日常消防安全工作,關鍵在于進一步明確管理單位、各業主等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權、責、利??上鄳獢U大統一管理單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框架內某些權、責,管理單位除承擔建筑內公用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監管責任外,還應負責各場所內的日常消防安全方面的監管責任。并按照“誰受益,誰出資”的原則,適當收取各業主管理費用,用于日常消防管理和消防設施的維護、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等,從而進一步實現消防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雙贏。全面落實好防火安全責任制,更加有利于各類火災隱患的及時發現并有效消除。
三是加強對多產權場所管理人員及廣大員工的消防培訓教育。首先消防、安監等部門要對各場所的消防安全責任人、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消防設施操作人員等特殊工種的安全培訓,使他們懂得防火滅火的基本常識、消防設施的使用、如何安全疏散逃生等消防基本知識,掌握單位內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知識,了解消防法律法規。第二要通過各場所的消防安全責任人、消防安全管理人廣泛開展消防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,加大對廣大業主、員工的消防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,提高員工群眾對場所火災隱患危害性的認識,增強消防安全意識。第三平時要結合各種消防宣傳活動工作,充分利用電視、廣播、網絡、報刊等宣傳工具,在當地電視臺和集中的單位、場所播放宣傳資料片,廣泛宣傳場所的火災危害性和重大火災案例。對嚴重的火災隱患要及時曝光,加大督改力度,切實提高場所業主及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能力,增強隱患整改的自覺性。確保多產權場所消防安全。
四是抓機制建設,確保消防安全措施和制度全面落實到位。應建立多產權場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機制。明確各場所和各級人員的消防安全職責,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、動火制度、用氣用電制度、消防設施使用維護制度制、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管理制度等。制訂嚴密的滅火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。在場所內設置禁煙禁火標志、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標志、疏散指示標志、火災報警標識等。完善健全場所消防安全管理組織:消防安全領導小組、物主安全委員會,建立義務消防隊,落實消防安全措施,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檢查,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,配齊消防器材裝備,并加強維護保養,確保臨警完整好用。對于多產權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,應按照“政府統一領導、部門依法監管、單位全面負責、公民積極參與”的原則,全方位地實施綜合管理,落實消防安全措施,督促單位強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。通過努力,多產權場所的消防安全狀況一定得到很好的改善,我們的城市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將得到很大提高。